子宮腺瘤患者拼孕氣–自由時報

發布日期:2011/7/15

來源出處/作者:郭鴻璋

經痛、經血過多、經期過長、經期間噁心、嘔吐、腹瀉…等諸如此類的症狀,是生育期女性朋友的痛苦夢靨。廣義的包括(1)子宮腺肌症:子宮內膜腺體組織侵入子宮肌肉層,其中腫瘤邊緣位置較清楚者稱為子宮腺瘤;反之瀰漫性的組織增生,且邊緣不清楚者則稱為子宮腺肌症。(2)子宮內膜異位瘤:卵巢內形成瘤,且內含濃稠的黑褐色液體,俗稱巧克力囊腫。(3)組織內子宮內膜異位症:分布範圍含大小腸、膀胱、子宮頸、會陰、肛門、肚臍皮下組織、甚至肺臟支氣管均有子宮內膜組織轉移的案例報告。

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組織有癌化的機會,所以無論患者的臨床症狀嚴重大小,都應該定時接受超音波檢查,以及血液中癌指數CA-125及CEA的追蹤。若有手術病理切片組織檢查,應偵測內膜細胞的DNA及特殊的基因P53或其他特殊檢查。經上述檢查均正常者,可再進一步考慮接受治療。治療上,一般可區分為(1)已完成生育任務,不需再考慮懷孕者:治療方向可採保守治療,在子宮腔內裝置子宮內黃體素釋放器(Mirena),必要時可加打腦下腺性腺抑制激素(GnRHa),如此治療可明顯縮小腫瘤範圍。若希望採用手術者可考慮子宮次全切除,由於腺瘤、腺肌症邊緣和正常子宮肌肉層難以區分,故不建議做純腫瘤切除術。(2)未完成生育,且有計畫考慮懷孕者,宜採用保守治療腺肌症,連續服用三個月避孕葯減少出血或使用長效型黃體素製劑、療得高(Danazol)或施打Gn RH a針劑以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組織。

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年輕粉領族,還沒結婚生育,即已罹患子宮腺瘤,如果切除子宮,則完全斷了生育的希望,倘若選擇保守療法,仍尚有孕育下一代的機會。此外,提醒女性朋友,如果您自覺可能有子宮腺瘤的臨床症狀,鼓勵大家尋求專業的醫療,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。